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紧随其后的是各城市根据全新意见,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速推进,苏州、太原、广州等城市陆续公示各自规划。
近期,《咸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2-2035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在昨日(6月3日)正式面向大众公示。
面向2035,咸阳此次规划堪称大手笔,不仅依托西咸一体化的战略优势,规划多条地铁,同时借助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建设机遇,规划及预留超10个通用机场!
本次《规划》的编制背景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交通强国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
充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要求,发挥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骨骼、血脉和引擎作用,构建合理、完善、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全面推动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引领和支撑“三城两带”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助力全市域高水平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合作高地、城乡融合发展高地,特制定本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范围面积为1019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面积为365平方公里。同时,为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本次规划增加了西安都市圈内的西安与咸阳交通一体化衔接的研究。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近期年为2027年,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目标上,《规划》提出与西安共建共享国际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区域地位;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提升同城融合;突出城市交通立体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多网融合、智慧高效、绿色安全、协同共享”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实现咸阳与西安城区1小时通勤,咸阳至关中平原城市群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咸阳至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实现咸阳发出的快件包裹国内主要城市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中心城区远期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20%以上,绿色出行方式达到75%以上,小汽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内。
中心城区实现15分钟内上快速路,30分钟内实现各组团互联、重要节点通达;咸阳城区至西安城区的通勤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与西安都市圈内核心节点联系时间不超过60分钟。
与西安共建共享国家和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枢纽“空铁北门户”。突出空港门户枢纽功能和重大国家交通走廊定位,推动交通、产业、城市三位一体化发展,提升咸阳的区域交通地位,支撑城市能级的提升。
紧扣同城化,以综合交通为先导共建1小时同城交通圈,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
突出城市交通体系立体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注重城市拥堵治理,全面提升市民出行的效率与品质。推动立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绿色出行体系,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中对外交通系统主要布局在航空、公路、铁路这三个方面,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航空领域通用机场的大手笔规划。
以往,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咸阳市的对外交通并不弱于同级别城市,而面向2035,咸阳更想通过航空枢纽门户所带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通用机场建设挖掘经济潜力,做强自身在国家战略网络中的地位。
通用机场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连接性、便利公众出行和推动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因此,《规划》提出推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建设,构筑多模式集疏运体系,在市域范围内加强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形成“1+4+7”机场格局,包括1个航空枢纽、4个通用机场(规划)和7个通用机场(预留)。
从图示来看,规划期限内,彬州新民通用机场、旬邑马栏通用机场、淳化蒋家山通用机场、乾县梁山通用机场这四座规划机场,有望进行建设。
铁路方面,《规划》提出重点强化区域影响力,实现全域城铁全通达;依托国家高铁陆桥走廊和银海通道,与西安共建国家级高铁枢纽。规划形成“2高铁5市域(郊)5普5专用线”铁路网布局。
“5市域(郊)”分别为西安至法门寺市域(郊)铁路(规划)、徐兰客专与新西安南站的市域(郊)联络线(规划)、旬邑-淳化-三原市域(郊)铁路(预留)、枢纽南环线(规划)、铜川至彬州市域(郊)铁路(规划);
“5普铁”分别为陇海铁路(既有)、咸铜铁路(既有)、西平铁路(规划复线扩容改造)、第二货运北环线(规划)、靖边至汉中铁路(规划);
“5专用线”分别为长武安华煤炭集运站及铁路专用线(规划)、西平铁路旬邑煤炭铁路专用线(规划)、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规划)、大佛寺煤矿铁路专用线(规划)、草堂铁路货运专用线二期(规划)。
公路方面,《规划》提出完善国省干线和县道网络,形成全域便捷联通的公路网,规划形成“五横五纵七联络”高速公路网。
其中,“五横”分别为菏宝高速(既有)、临兴高速(既有)、连霍高速(既有)、大凤高速(规划)、西安都市圈环线-乾武周高速(规划);
“五纵”分别为福银高速(既有)、银百高速(既有)、包茂高速(既有)、延西高速(既有)、永寿至灵台高速(规划);
“七联络”分别为西安绕城高速(既有)、京昆高速(既有)、机场专用高速(既有)、机场联络线(规划)、乾岐高速(规划)、S28灵台至长武联络线(规划)、礼泉至鄠邑高速联络线(规划)。
地铁对于城市基建发展、成长潜力、公共交通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毋庸置疑,而借助西咸一体化重大战略的东风,即便咸阳不满足“三个三”的要求条件,即市区常住人口超过三百万、财政收入超过三百亿、GDP超过三千亿,西安地铁1号线也深入了咸阳市主城区,而在正在申报的西安地铁四期中,亦有多条线路将衔接“两城一区”。
因此,咸阳在《规划》中大胆提出以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和中运量交通为骨干,多层次常规公交为主体,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等辅助型公交为补充,打造人民满意、绿色智慧、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体系。
由于《规划》的时效性是起自2022年,目前1号线三期已经通车,而规划的11号线号线号线号线支线,从规划图来看,也有不少意外之处。
11号线号线一期为起于宝泉路站,止于鱼化寨站,主要沿宝泉路~人民路~白马河路~沣东二路~沣东三路~阿房一路~阿房路敷设,长28.1km。
20号线:此前出现在《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告》属于快线。本次示意图显示,将衔接14号线支线号线:同样出现在该规划中,为普线。本次示意图显示线路为南北方向,主要经过沣西新城和咸阳渭城区,在咸阳北站向西过秦明路,大致止于在咸阳奥体中心附近。
24号线:同样出现在该规划中,为快线。本次示意图并未出现,但此前规划显示该线路将从渭河直达泾阳县城。
在中运量交通方面,咸阳市中心城区规划4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加强咸阳主城区-经开区-机场-空港新城、秦汉新城-主城区-高新区-沣西新城的联系,促进区域同城化发展。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方面,《规划》提出将形成层级鲜明、客货分离、功能有序、韧性可靠的城市道路体系。
其中,“四横”为正平大街、北塬大道、文兴路、西咸快速干道;“四纵”为汉陵路-高科五路、咸北大道-咸通路、迎宾大道-东风路、沣泾大道。
其中,“十横”为秦韵路、秦盛大道、秦明路、兴业路-文林路、玉泉路、咸兴大道-人民路、胭脂路-中华路、星火大道、星光大道、滨河大道;“十五纵”为文苑路-新兴路、秦皇北路-秦皇南路、彩虹一路、彩虹二路、咸平路-平福大道、汉仓路PG电子注册、纺织一路、纺织大道、纺织四路、汉武大道、西侯路、双照路、尚法路、经十二路(站前东路)、创业路。
枢纽驱动城市发展已有大量成功案例,更是赋能开放的重要载体,因此本次《规划》在客运、货运两大枢纽上布局颇多。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城市客运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布局,提高城市客运交通整体组织效率。规划形成“1+14”客运枢纽体系。其中,1个门户型枢纽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门户枢纽;14个集散型枢纽分别为咸阳西站、咸阳北站、咸阳站、兴平客运枢纽、泾阳客运枢纽、三原客运枢纽、长武客运枢纽、彬州客运枢纽、旬邑客运枢纽、淳化客运枢纽、武功客运枢纽、乾县客运枢纽、礼泉客运枢纽、永寿客运枢纽。
货运枢纽方面。将重点提升产业吸引力,打造多式联运的物流集散体系。依托区域重大枢纽、产业园区分布,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完善的
其中,1个门户型枢纽为国家级物流空港枢纽;4个区域级枢纽分别为茂陵货运站、兴平马嵬坡物流基地、经开区物流基地、三原货运站;12个城市级枢纽分别为汽车产业园物流中心、高新区物流中心PG电子综合、装备园物流中心、长武物流中心、旬邑物流中心、彬州物流中心、永寿物流中心、淳化润镇物流中心、乾县物流中心、礼泉物流中心、泾阳物流中心、武功物流中心。
《规划》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构建与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相适应、以交通功能为主、游憩休闲为辅、便捷、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加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衔接,创造宜人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倡导健康、优享、活力的“绿色慢生活”。
依据城市功能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咸阳实际情况及不同地块内主导的土地利用性质、步行人流的主要特征以及市民使用活动的状况,面向“15分钟生活圈”划分三个发展区:(1)步行与非机动车主导区:形成尺度适宜,环境优美的慢行氛围,慢行出行比例不低于70%。
(2)步行与非机动车倡导区:以衔接公交为主,完善慢行交通设施为重点,打造城市慢行休闲空间,慢行出行比例不低于60%。
(3)步行与非机动车协调区:提倡各组团内慢行出行,加强慢行交通安全,打造特色慢行休闲空间,慢行出行比例不低于50%。
其中,“三环”分别为渭河环形景观生态廊道、五陵塬环形旅游观光绿道、老城区环形休闲景观绿道;“三纵”分别为上林路绿化景观绿道、平福大道-咸平路绿化景观绿道、汉武大道绿化景观绿道;“三带”分别为北塬大道景观绿道、一道塬休闲景观绿道、都市防护林带休闲景观绿道。
规划构建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慧共享、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城市停车系统,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结构,建立健全停车分区发展政策,鼓励停车产业化,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
确定停车差异化发展分区,有效调控小汽车出行比例和强度,缓解城区交通拥堵。(1)严格管控区:严格控制停车供应,有限满足停车需求,停车位供应率0.8。
根据停车分区及各个分区供需分析差额,结合用地情况、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广场等,中心城区规划公共停车场约133个。
而考虑未来科技发展对于交通的应用,《规划》在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方面,要求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利用数字化赋能,提高交通设施利用效率,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推动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