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7X24小时服务热线:

022-68875320

您的位置: PG电子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常见问题

【UAS】责师在北京丨北京市回龙观大街街区景PG电子注册观更新探究

发布时间:2024-10-19点击数:

  街区既是交通出行的通道,又是与城市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践行城市更新战略、实现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成为重要任务 [1] 。2016年,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不断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街区景观更新不仅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加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首要切入点。通过改善街区景观风貌,可进一步改进城市服务供给,激发城市活力,塑造城市精神。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提出建立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制度。2019年5月,《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出台,确立“市级统筹,区级推进,街乡落实”的运行体系。责任规划师通过在全市搭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平台,采取“下基层、进街道”的方式,在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中充分与居民沟通交流,立足改善城市老旧住区人居环境,度发现并解决城市空间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推动责任规划师制度有效落地 [2] 。现阶段,由责任规划师参与的小微空间更新、街区更新规划指导、公众参与式设计、老旧小区改造、胡同院落优化等多种多样的更新行动在北京市各街道、乡镇进行 [3] 。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已逐步构建完整有效的工作体系与可持续推行的保障机制,依托工作专班、专委会、轮值制度等搭建市、区层级制度型平台,推动责任规划师向职业化方向迈进 [4] 。

  《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城市建成区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将“街区”作为北京市推行城市更新计划的基本单元,梳理存在问题,明确街区功能优化和环境品质提升目标,体现成片统筹的更新理念 [5] 。街区是融合建筑、环境和人等要素的场所,衡量街区品质的重要标准是实现安全性、空间性、私密性与公共性之间的平衡 [6] 。开展街区景观更新不同于宏大叙事逻辑下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不需大拆大建,需从空间的细微处着手,重点对街区空间与人的活动相关的要素进行更新设计引导,具体可概括为沿街建筑界面、慢行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与交通功能设施四大类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街区空间延续生命力和吸引力。

  沿街建筑界面是指围合街道的侧界面或垂直界面,主要指建筑物外墙,建筑界面形式与色彩的连续性是人们感知城市整体意象的基础,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7] ;街区是基于人的活动路径形成的,慢行与活动空间是街区中供人通行、停留和休憩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社会空间,合理的慢行与活动空间规划可引导人们充分感受并参与到街区场景中,从而有效提高街区空间活力;附属功能设施包括道路绿化、无障碍设施、非机动车停放点、照明设施PG电子注册、公交车站、地面铺装、安全岛等,多元化的附属功能设施可提升街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度;交通功能设施涵盖不同类型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停车场、警示牌、防撞柱、栅栏、减速带等交通辅助设施。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街区景观风貌的陈旧与空间设置的不合理,不仅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细化的更新设计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对原有空间的摸底分析找到契合的角度切入形成改造方案既是对场所精神的维护,又是一种渐进式的更新方式。

  回龙观大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以下简称回天地区)的龙泽园街道,分为东西2条大街,均为四板三带式双向八车道,全长约4.2km。回龙观大街街区建设完成度较高,与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联系紧密,周边以居住、商业用地为主,车流量和人流量均较大,人居环境复杂,存在一系列问题,是昌平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街道。通过分析其街区景观现状,探索更新实践路径,为龙泽园街道乃至回天地区的街区更新建设提供思路。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在追求“更高的建筑、更宽的道路”的同时,忽视了街区承载的驻足停留、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社会功能,人的活动空间被不断挤压,人们选择以公园和商场作为交往场所,街区景观越来越乏味、单调 [8] 。依据街区景观更新要素,从沿街建筑界面、慢行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与交通功能设施4个方面展开回龙观大街街区景观现状分析。

  沿街建筑立面形式多样、形态各异,住宅建筑界面较为老旧,部分商业建筑界面缺乏创新,新旧协调性差。色彩整体以浅色系为主,出现的少量深色系建筑影响视觉协调性。道路两侧的招牌多采用铝塑板喷绘形式,缺乏美感。店面门头设计形式不一、创意不足,缺乏统一管理。

  回龙观大街是以机动车通行为主要功能的街道,较少考虑居民的活动需求。作为大型居住社区内部的城市道路,活动空间的缺乏与设计的不合理无法满足街区高密度人口的使用需求。现有商业前广场等活动空间未按需设计,街区除硬质铺地外无其他服务设施,致使街区活动空间利用率低,难以发挥实用性和功能性。街区人行道多被机动车占用,致使人行空间局促,无法满足居民驻足交流、放松休憩等活动需求,慢行体验不佳。

  回龙观大街景观绿化空间较少,重要景观节点的设计模式化,植物种类不丰富,缺少维护,缺乏层次感与观赏性,视觉引导效果不佳,无法体现回龙观大街风貌特色。回龙观大街在规划设计初期未预留足够的停车空间,且现有地上停车位分布不均衡、管理粗放,导致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权相互侵占,路面铺装损坏严重,增加街区出行安全隐患。

  根据《北京市规划局关于清理和制止乱建围墙的规定》(京政发〔1983〕174号)和《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从日常居住、商业商务、交通出行等城市功能出发,根据回龙观大街周边地区用地类型与实际需求,分区提出沿街建筑界面更新策略。针对商业建筑,精细指导招牌设计,规范尺寸、色彩等要素,注重与街区景观风貌的协调性,与居住建筑的立面风格加以区分,立面色彩多元且相互协调,避免高饱和色彩影响整体协调性;针对居住建筑,突出小区入口标识性,对沿街既有围墙进行改造,通过绿化景观柔化围墙边界。

  2)修缮建筑立面粉刷修补建筑立面,局部使用GRC板材进行修饰,增强建筑特色和标识性;修补建筑前区铺装,统一标高,统筹非机动车与人行空间,增加点状绿化、城市家具;整体进行照明设计,避免频闪光源和高饱和色彩;根据南中轴文化和街道历史,对街道标识、商业招牌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更换,展现文化特色;架空线缆入地。

  为提高街区空间利用率,合理规划回龙观大街街区空间。在底商分布密集的区域,人行道相对狭窄,人流集中且无法得到有序疏解,故明确非机动车道功能,取消建筑前区停车位;商业楼前广场人流密集、车辆混停,空间较大但利用率低,故在此区域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有序管理非机动车辆停放,并适当增加绿化或景观小品;居住区和外界关联度不高,故根据实地调研与公众参与将围墙适当打开,增加次出入口,提升路网密度,并在合适的区域设置尺度适宜的交往空间,吸引人群前往并驻足停留,改变单调乏味的步行环境。

  植物作为街区景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可展现街区生机与活力,还可净化空气、减少噪声、调节小气候。为提升居民日常出行的舒适度,需优化街区绿化环境。根据回龙观大街现有植物资源和绿化需求,在尽可能保留现有长势良好植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路段增加植物种植,并提出标准段做法:①在重要道路两侧种植银杏、海棠等作为骨干树种,搭配丰花月季、金山绣线菊、重瓣榆叶梅等开花灌木,达到增彩延绿的效果;②保留街区原有行道树,适当增加适应性好的宿根花卉,如林荫鼠尾草、紫松果菊等;③保留原有高大乔木,间植白皮松、云杉等体现庄严氛围的乔木;④道路中央绿化带保留原有高大乔木,如国槐、油松、侧柏等,种植开花乔木紫叶李、碧桃等,在现有灌草基础上增加适应性好、近期可大量应用的品种,如胶东卫矛、天蓝绣球、火炬花等。

  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群体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街区重要建筑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结合居住区和商业区的既有设施和闲置空间,完善盲道、扶手、无障碍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增加各居住区出入口及重要节点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和停放设施PG电子官网,治理人流密集区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乱放行为,引导市民形成有序停放的习惯。

  回龙观大街停车场占地面积较大且分布不均匀,考虑居民现实停车需求,保留现状停车空间,并进行进一步挖掘。目前回龙观东大街的停车场均集中于东部,西部为回龙观体育公园和法治文化公园,故在中部划定停车空间。更新回龙观大街的栅栏形式,加固现有栅栏,并在需要的区域补充栅栏,以安全分割道路。在回龙观大街的十字路口区域增加安全岛,保护来往行人,满足安全需求。交通功能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升街区整体安全性,对街区景观提升也有显著作用。

  街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更是城市形象的表达。以街区为单位的城市更新将更新项目与城市发展联结,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9] 。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大街为样板展开街区景观更新研究,依托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工作体系与保障机制,在街道办事处、小区物业等机构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街区生活空间进行修缮改造,补齐民生短板,提出提升界面品质、改善居民生活,合理规划空间、带动街区活力,优化附属功能设施、重视街区绿化,完善交通功能设施、增强街区安全感的街区景观更新策略,保证街区景观更新的可实施性,实现街区可持续发展。

  [1]李翅,赵凯茜,高梦瑶,等 .“城市人”理念下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优化途径 [J]. 风景园林,2021,28(4):27-33.

  [2]刘萍 . 责任规划师制度对城市空间微更新的启示 [J]. 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58-59.

  [3]祝贺,唐燕 . 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责—权—利”关系研究 [J]. 规划师,2022,38(12):27-34.

  [4]刘佳燕,邓翔宇 . 北京基层空间治理的创新实践——责任规划师制度与社区规划行动策略 [J].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6):40-47.

  [5]田昕丽,刘巍,李明玺 . 以街区更新“4+1”工作法助力北京责任规划师的制度建设与实践 [J]. 北京规划建设,2021(S1):125-129.

  [6]王文祺,夏镜朗 . 人本位视角下的城市街路全要素设计指引探索——以沈阳市街路全要素设计为例 [J]. 上海城市规划,2022(5):45-51.

  [7]金岩,吕静,庄永璿 . 界面和街道、广场一体化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和台北两个案例概念设计为例 [J]. 艺术设计研究,2015(3):82-85.

  [8]梁湉恬 . 城市针灸背景下东兴市黄花岗路街道微更新策略研究 [D]. 南宁:广西大学,2022.

  [9]张巍,陈雨,张艺萍,等 . 城市街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J]. 建筑经济,2021,42(7):19-22.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22-68875320

微信咨询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